【閒聊】若是檢驗前後的處置一樣,那麼檢驗就沒有必要性。

 前幾天帶我家的布丁鼠去看醫生,照了X光發現腹部有一顆小小的腫瘤。

年紀大的老鼠常會長瘤,有點像是老鼠界的慢性疾病。

醫生問我要不要進一步做生理檢查,看看是什麼?

我問醫生:「檢查之後的處置會不一樣嗎?」

醫生:「一樣,不管檢查結果是什麼,我們的處置都一樣,因為年紀大的老鼠不好動刀,也沒必要。在短短的鼠生最後,用支持療法,好好的過就好。」

「好的,謝謝醫生。」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有一次重感冒,媽媽帶我去看醫生。

醫生檢查完之後開藥,就結束了。

媽媽問醫生:「不用驗看看是不是流感嗎?」

醫生:「要驗也是可以,只是不管結果如何,開的藥都一樣,驗了只能讓你知道是否是流感而已,這樣你要驗嗎?」

「呃……那不用好了。」

 

若是檢驗前後的處置一樣的話,那麼檢驗就沒有必要性。

再舉個例子,之前新冠肺炎期間,由於大部分的人都是輕症,即便確診之後,開的藥也大同小異,但是即便如此,大家依然要頻繁快篩!!!

為什麼?因為當時倘若確診,就必須隔離,避免擴散。

有沒有確診=要不要隔離,檢驗的結果不同,影響處置不同,所以快篩的必要性就上升。

由此可知,體檢、檢驗、診斷……等,都有強烈的目的性

目標確定,且結果不同會影響採取的措施,那麼這先檢驗就有其必要性;反過來說,如果做完檢查,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處置,那檢查的必要性就會大幅下降。

現在感冒之後,要不要插鼻子、驗新冠,由你自己決定;但是之前疫情期間,你只要有點不舒服,大家一定都會叫你快篩,因為這會影響到要不要將你隔離,以及會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種強烈的目的性,就使快篩(檢驗)的必要性變得很高。


結論

不管是什麼人、事、物,牽扯到"檢驗、檢查",要先想好結果不同的話,會不會影響你的決定,如果不會的話,那麼就不用麻煩了。

假如驗車的結果不管是好是壞,你都要報廢的話,那就不用驗車了。


更多文章

【藥局常見問題統整】藥局客人最常問的問題都在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常見的化痰粉愛克痰(小鳥粉)怎麼吃?|化痰粉成人及小孩的使用劑量|紅色與藍色比較

【藥局常見問題】藥局配藥是什麼?|為什麼有些藥局可以配藥?有些卻不行?

【藥局常見問題】就醫序號是什麼|就醫序號上面的數字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