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愈複雜的人生,愈需要用簡單來解題
書名:《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副標題:愈複雜的人生,愈需要用簡單來解題
作者:夏.瓦茲蒙德(Sháá Wasmund)
簡單寫一下大綱:用阿元的話,大概就是如何簡化生活?並從工作的方式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滿足感。本書強調,停止過度承擔與分心,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才能真正實現理想生活。
▋複雜生活的簡單解答
現代人常陷於忙碌與壓力之中,試圖同時完成多項任務,卻往往感到無所適從。
作者在書中提到:「幸福的秘密不在尋求更多,而是培養出享受更少的能力。」
擺脫過度忙碌的生活方式,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比起「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其實「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更值得我們優先去做。
舉例來說,某個網站的購物金50元搶購活動今天截止,屬於「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大概就是50元,但是很緊急,因為今天沒了就沒了;而「一個月之內要完成的架站工程」,這件事情很重要,可能影響到往後我的網站及部落格寫文進度,但是並不緊急,因為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我們直覺會告訴我們,先把緊急的事情做完,再來處理不緊急的,卻因此拖了很多"處理重要事情"的時間,
▋重要的事情與喜歡的事情
作者提到,要簡化自己的生活,就一定要排定事情的重要順序、喜歡的順序。
我請GPT幫我列出現代人最喜歡的事情:追劇、遊戲、旅遊、美食、運動、音樂、寵物、學習、購物、社群媒體。
我們可以從這十個裡面挑出自己的優先順序,然後再來判斷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不可能你全部都喜歡。
對我來說,學習、睡覺、旅遊,是我最容易感到快樂與滿足的三件事情,那麼在考量要如何使用剩餘時間的時候,就盡量往這三個方面靠攏。
起初我覺得自己喜歡什麼事情還需要用一個篇章來寫?後來發現現代人真的分不清楚喜歡事情的優先順序,也就造就了跟風、瞎忙的情況。例如:很多人根本不喜歡外出,卻還是跟著"出國"的風潮,跑到外面去玩。
▋過度承擔的陷阱
現代的職場會讚揚社畜,承受壓力、辛勤工作的人老闆最喜歡,導致許多人過度承擔,忽視自身需求。然而,過度承擔可能導致效率降低、壓力增加,甚至影響身心健康。作者在書中有透過一些自我檢測練習,幫助我們辨識自己是否陷入過度承擔的狀態。
學會說「不」很重要:設定界限的重要性,為了簡化生活,必須學會對不必要的請求或任務說「不」。
但是說「不」是有技巧的,在不傷害人際關係的前提下說「不」才可行,假如每次說「不」都要少一個朋友或少一份工作,那麼就是在權衡利害關係上有所誤判。
說「NO」的時候,可以給對方一個「YES」,可能是其他的替代時間、可能是更好的建議人選,也有可能是一個絕佳的拒絕理由。
總之,不要讓這件事勒索你,但也不要讓這件事使你人際關係破裂。
▋行動勝於過度思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國小生都知道的成語,卻是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很難實踐的一句話。
過度分析可能導致遲遲無法行動,陷入「分析癱瘓」的狀態。
作者建議我們信任自己的直覺,先勇敢踏出第一步,透過實踐與行動,才能真正推進目標,避免被無謂的思考所困。
簡言之,就是先開始做,一定會做的不好,但是我們再慢慢修正;而不是先準備好了,再開始做。
▋時間管理
作者分享三個實用的時間管理技巧:
1、吃掉那隻青蛙:優先處理最令人畏懼的任務,減輕心理負擔。
雖然作者沒有特別這麼舉例,但是阿元的理解是這樣:假如有三件一定要做的事情,吃青蛙、看書、睡覺,假如你不先吃掉青蛙,那麼看書、睡覺都會因為心理壓力而做不好。換成比較生活化的例子,就是那一通棘手的電話、那一個拖了很久的作業、那一件很麻煩的文件……等,先把它處理掉,才不會被它拖著走。
2、番茄工作法:設定固定的工作與休息時間,提高專注力與生產力。
番茄工作法也是管理學、成功學、讀書相關書籍必然會提到的一個效率管理技巧。
核心觀念阿元再提一下:開始工作前設定20分鐘的鬧鐘(大概是我們專注力集中的20分鐘),接下來全心全意地做那一件事情直到鬧鐘響,在這期間不要被任何事情干擾。
這麼做的目的在於幫助你"開始做這件事情"。
3、分批處理任務:將相似的任務集中處理,減少頻繁切換所帶來的效率損失。
核心觀念:切換任務的時間需要15分鐘左右適應。
這個道理就是工廠的原理,做同一件事情的效率比來回切換還要高。
▋目標分解
將大型目標拆解為可行的小步驟,有助於減少壓力,並增加達成的可能性。專注於每個小步驟的完成,累積成就感,最終實現整體目標。
這個觀念我也是受益良多,在我大學的時候,寫部落格是我的夢想,不過光說不做是無法達成目標的,但是具體來說怎麼做又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於是我善用"目標分解"的方法,將寫部落格拆解成「學習架站」+「寫十篇文章」+「申請網址」,其中「寫十篇文章」再分解成「寫一篇旅遊文」+「寫一篇藥學文」「寫一篇閱讀心得文」……等。然後分成好幾天來做。
可以說我在完成分解目標之後,這件事情才算是開始做,在此之前都只是"想"而已。
▋質勝於量
成功不應僅以完成的任務數量衡量,而應專注於完成的質量以及對你個人價值的實現。透過簡化生活,專注於有意義的事物,才能獲得內心的滿足。
其實這一點是在強調"簡化"的重要性,畢竟題目是:「你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夠了。」而我也認同,因為想要兩邊都想做好的話,通常是兩邊都做不好,我下面會再提到。
但是我更傾向於"先有量,才有質",對於部落客來說,一篇精選文章來自於一百篇普通文章的累積。正是因為我寫了一百篇普通的文章,有這樣的累積才造就我有辦法寫出那一篇精選文章。而這其實也並沒有與作者的觀念衝突哦!因為前面有提到要避免分析癱瘓的窘境,任何事期都要先開始做才能慢慢修正,最後才做得好。要先寫好一篇文章,然後再慢慢地生出精選文章;而不是先把精選文章給構思好,再開始寫。
▋擁抱簡單
透過學習簡化、設定界限、有效的時間管理與重新定義成功,我們才能逐步擺脫過度忙碌的生活方式。
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質,實現個人目標。
作者以自身經驗與實用建議,鼓勵讀者勇敢改變,追求更簡單且滿足的生活。
▋阿元的國中經驗
記得我國中的時候,因為會考制度有"競賽加分"的項目,因此學校都會建議大家參加一個社團,而且是可以參加縣運獲得分數的那一種!那時候的我選擇的社團是國術社,以及曲棍球社。
那時候的我單純的認為,兩個都喜歡就兩個都參加,而且兩個都參加就可以兩邊都加分。後來國術社的指導老師知道了這件事,跟我促膝長談了許久,大意是:「我們者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了不起了,若是兩邊都想做好的話,通常是兩邊都做不好。」。後來我在國術老師的支持下放棄已經訓練一年的國術社,去參加更有得分潛力且更符合我的興趣的曲棍球社,最後也成功在縣運得到不錯的成績。
在我國中的時候,就有老師教我本書的主旨:「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好。」看到這本書又剛好想起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