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部落格依然重要?|部落格在短影音時代的五大優勢
這個時代社群媒體快速崛起,短影音、限時動態吸引大量注意力,就連最新的短文平台"Thread",也是以短、快為主。
不說別的領域,我的很多同業(藥師)夥伴,都在這些社群平台上寫文章、做影片,向大家分享藥品以及健康知識,厲害一點的甚至做出自己的品牌!
朋友聽聞我在寫部落格,很多人的想法都是:「什麼年代了還有人在寫部落格?」「現在不是都用IG或者Thread、抖音嗎?」「寫部落格還會有人看嗎?」
雖說大家對我說的這些話,有一部分我也認同,但是我仍然相信部落格依然有市場。且聽我細細說來~
1、內容的深度與長度
部落格可以提供深入、長篇且結構完整的內容,比起社群媒體的碎片化資訊,更能解決複雜問題,或者對於一個問題提供詳細指南。
你要看完整的「東京旅遊攻略」,勢必得到網站上去找資料、做功課;社群平台(IG或者Thread)適合的短文,就是「推薦大家一個東京必去的景點。」諸如此類的短文。
像我這種沒事就喜歡長篇大論,一寫就是一千字以上的人,部落格就是我的歸屬。我如果在IG或者Thread上面寫個一千字,我自己都不相信有幾個人會看。
另外,整理文是部落格最受歡迎的文章種類,大家都喜歡懶人包、整理文,一次幫你整理好所有資訊、重點,這種文章寫起來最費力,卻也是觀眾最喜歡看、Google最喜歡搜尋的文章。
2、SEO及搜尋引擎流量
部落格文章可以長時間存在於搜尋引擎,並持續吸引流量,而社群貼文的壽命通常較短。舉例來說,我十年前在我的部落格整理一篇「國中英文文法總整理」,獲得不錯的流量,有一段時間都在搜尋引擎的第一位。這篇文章已經有一陣子沒有更新,不過現在依然在搜尋引擎上面找的到。如果我當初選擇PO在Facebook、Instagram上,現在要找到就很難了。
如果是你要尋找某個問題的答案時,多數還是透過搜尋引擎,這使部落格成為知識與資訊的強大載體。舉例來說:「冰箱結冰了怎麼辦?」,多半還是去google,而你拿這個問題去google,位列前幾位的文章,往往是各個網站的文章,Thread、Instagram、Facebook的文章就相對比較少。
簡言之,部落格對搜尋引擎優化(SEO)相對友善,讓文章在Google上排名,帶來穩定的自然流量。而社群平台(IG或者Thread)通常吸引的流量,都是你原本的粉絲。
3、建立專業形象及品牌
部落格是塑造專業品牌的重要工具,可以展示專業知識與見解,建立權威性。長期經營能形成個人或企業的「內容資產」,提升信任感與業界影響力。
這點在當紅的社群平台(IG或者Thread)也做得到,但是在你還沒有紅之前,很容易變得自說自話。
另一方面,即便已經是IG紅人,要在IG這個平台將粉絲變現也不容易,要嘛被動地找廠商置入,要嘛主動提供帶貨連結(聯盟行銷),選擇相對地沒這麼多。因此IG紅人多半也會想要有個網站可以穩定帶貨、經營被動收入。
4、盈利方式與被動收入
社群平台的獲利方式受的限制比較多,IG或者Thread,收益方式多半是廠商置入,除此之外就是聯盟行銷、自有商品。
部落格的變現模式就很多樣化了,聯盟行銷、掛廣告收入、部落格版位出租、電子書銷售、線上課程、直接出售文章使用權……等,社群平台有的變現模式,部落格都有,甚至還更多、更彈性。
簡言之,相比社群平台,部落格擁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獲利模式。
當然還是老話一句:紅的人多的是變現的方式。
多的是有在經營自媒體也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尚未紅的人,這種人就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平台變現模式。
5、社群平台的帳號所有群是社群平台的,網站是自己的
社群平台的網紅,最怕的就是帳號被封鎖。
已經紅出圈子的人不受此限,因為即便你在某一個平台被鎖了,重新用另外一個平台出發,很快就可以吸引原本的粉絲回流。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周杰倫,他根本不怕自己的ig帳號被封鎖,甚至所有的媒體都封鎖他,他也不怕,因為他是周杰倫。
不過近期的小網紅,很多都只是在某個平台很紅,只要帳號被惡意檢舉、被黃標,就有帳號不見的可能。
而網站部落格的所有權是自己的,不會有這個問題。但是相對的,如果網站被惡意攻擊,也有可能灰飛煙滅。
結論
社群媒體是曝光和互動的利器,是爆紅最快的方法,但是部落格依然是內容深耕和價值輸出的穩定平台。
社群以及部落格也不是對立關係,反而是互相補足,一個是左腳一個是右腳,厲害的自媒體都是主攻自己擅長的平台,再用其他的平台去輔助主要的平台成長。
因此,我認為在社群時代,部落格仍然擁有無可取代的位置。
若是有意經營自媒體(寫文章分享生活及知識)的人,我認為可以簡易的用以下的方式選擇平台:
Instagram:精美圖片為主,客群約15~30歲
Thread:短文章、精簡圖片為主,客群約為15~25歲
Facebook:中長文為主,客群約30~60歲
部落格:長文為主、且以工具型文章最好,客群年齡不限(會搜尋的人就好)。
不過,平台終究只是平台,內容才是王道。內容很爛的話,再厲害、再合適的平台,可能也熬不到出頭的一天。
更多文章
其他連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