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的型態總整理|藥師教你用化學了解魚油!TG、EE、rTG魚油的結構差異與健康效益全面解說




今天跟大家聊聊魚油的三個型態:TGEErTG

而且是要從化學的角度出發,來聊聊這三個型態的合成過程,以及彼此的差異、為什麼要分三種型態?

首先,要討論魚油的三種型態,就必須得先從TG開始說起。TG的中文名稱大家應該不陌生,就是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 TG)。

TG是魚油是最天然的型態,一條魚身上的魚油就是以這個形式存在。也不只是魚的油是這種型態,人的油也是。TG為人體內主要的儲能形式,當我們攝取的熱量超過身體的需求時,這些多餘的能量會轉化為三酸甘油脂並儲存在脂肪細胞內。

體檢的時候也會驗TG,如果超過150 mg/dL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飲食。

有些偏題了。


TG在化學當中是怎麼生成的?答案就在高中化學裡面。

甘油(丙三醇,CHO)與脂肪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三酸甘油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和水。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酯化反應(esterification reaction),本質上是醇羥基(-OH)與羧酸基(-COOH)縮合形成酯鍵(-COOR’)。

看一下化學式會更清楚:

 



簡單說明酯化反應,其實就是羥基(-OH+羧酸基(-COOH),可以結合成另外一種更穩定的酯鍵(-COOR’)。

而在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 TG)這個化合物裡面,提供羥基(-OH)的是甘油(而且還一次提供三個),提供羧酸基(-COOH)的是脂肪酸,這個脂肪酸可以是各種不同型態的脂肪酸,例如:DHAEPA

DHAEPA以及其他型態的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就是以酸類的身分和甘油結合,形成TG型態的魚油。


這麼說起來,所以DHAEPA是酸類?

沒錯!下面來看看DHAEPA個別的名稱:

1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英語: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有六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C22H32O2)。

2EPA:花生五烯酸,也稱為二十碳五烯酸(英語: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是有五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C20H30O2)。

3、其他ω-3脂肪酸,通常是(α-Linolenic Acidα-亞麻酸,ALA)。ALA 是植物來源的 Omega-3 脂肪酸,也是必需脂肪酸,因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主要來源是植物油。

 

從名稱就可以發現,不管事DHAEPA,還是ALA,都是屬於脂肪酸,而且都是ω-3脂肪酸,都可以參與上述的酯化反應(esterification reaction),和甘油形成結構穩的三酸甘油酯(TG)。

TG型態的魚油,就是DHAEPA,以及其他ω-3脂肪酸,分別以不同比例與甘油結合。

重點來了,因為TG是天然的型態,所以你不能完全決定插在甘油上面的DHAEPA比例。

我喜歡用公車來比喻,TG型態就好像公車一樣,你不能決定坐上這台公車的人是誰、比例是多少?而加工過的EErTG型態就好像是自己叫的遊覽車,遊覽車上面的人都是你認識的,你可以讓整車坐滿40DHA都不是問題。

 

再來談到EE型態的魚油

EE型態的魚油

EE是乙基酯(Ethyl Ester, EE)形式的 Omega-3 脂肪酸,而乙基酯這個東西是從乙醇(英語:Ethanol),也就酒精來的。

再複習上面所提到的化學式,酯化反應的反應物:羥基(-OH+羧酸基(-COOH),結合成另外一種更穩定的酯鍵(-COOR’)。

乙醇,簡單來說就是兩個碳的+一個OH。有羥基(-OH)就可以去接住身為酸類的DHAEPA。那樣我就可以決定我的乙醇要接多少DHAEPA,比例就可以調整,就好像一台我自己叫的遊覽車上面要載誰都可以。

這種型態的魚油是經過濃縮和純化後得到的,目的是提高 EPA DHA 的濃度。

 

再來說說EE 型魚油的特點:

1、濃度較高:通常含有 50%-80% Omega-3,比一般的天然型(TG 型)魚油濃度高。

2、穩定性高:酯化後的魚油氧化速率較慢,比較不容易變質。

3、價格便宜:由於EE的加工技術已經很成熟,EE 型魚油通常比 TG 型或 rTG 型魚油更便宜。

 

再來聊聊EE型態魚油的另外一個考量-酒精。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疑問?就EE不會在身體形成酒精嗎?

EE型態的魚油,是用酒精和DHAEPA結合形成魚油,那麼該魚油到了身體裡面,就會被分解成酒精+DHAEPA,那我吃魚油不就等於多吃了酒精?

嚴格來說,是的。

但是EE 型魚油(乙基酯型魚油)分解後所產生的乙醇(酒精)對身體的影響極小,通常不會造成傷害,實際來說有多小,我算給你看:

1EE型態魚油的大致比例:每 1g1000mgEE 型魚油,約含 500-800mg Omega-3(具體取決於魚油濃度)。乙基酯的結構中,約 30% 是乙醇(C2H5OH),其餘是脂肪酸部分。

2. 估算酒精生成量:我假設一顆魚油膠囊 1000mg1g),其中含 600mg Omega-3EPA+DHA EE 型態),則:

600mg EE Omega-3 × 30%(乙醇部分)= 180mg 乙醇。

這是什麼概念?一罐 330mL 的台啤(5%酒精)含有約13.2 克的酒精,稍微用一下比例計算,0.18:13.2=x:330x=4.5mg

4.5mg的乙醇,等於你用感冒藥水的量杯去喝啤酒。

【注意】阿元只是估算,實際情況還是要以各種不同EE型態的魚油產品標示的含量為主。

 

不過有就是有,你不能說他沒有,「很少」跟「零」終究是不一樣的。

雖然EE型態的魚油所產生的酒精輛,並不會對一般人身體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是有肝功能嚴重有問題、酒精不耐症、對酒精過敏,吃素、因為宗教的關係有禁酒需求的人,你還是盡量選擇 TG 型或 rTG 型魚油吧,別跟自己過不去。

 

再來聊聊最熱門的rTG型態!

rTG魚油

TG阿元在上面有詳細說明了,那麼這個前面多了個r,到底是什麼意思?

rTG 型魚油(Re-Esterified Triglyceride, rTG),直接翻譯就是"再酯化"三酸甘油酯,或者有人乾脆就說"重組"三酸甘油酯。

rTGRe-Esterified Triglyceride,重組三酸甘油酯)是魚油經過濃縮、純化後,再將魚油重組的 Omega-3 魚油,目的是提高吸收率並保留天然三酸甘油酯(TG)形式的優勢。

屬於"既要"原本TG的型態的優勢,"也要"DHAEPA比例高。「既要也要」就是在說這種的。

那麼rTG是怎麼做到這樣「既要也要」,聊聊rTG魚油的製程你就曉得了:

 

rTG 型魚油的製程

1、天然魚油(TG 型)透過分子蒸餾去除雜質,,像是重金屬、氧化物這種髒東西就去除掉了。

2、轉換為 EE 型(乙基酯型)透過乙醇酯化,提高 EPA DHA 的濃度。

3、重組回 TG 型(rTG 型)透過去除乙醇,將 Omega-3 重新酯化為天然 TG 型結構,提高吸收率。

 

簡單來說,EE型態的魚油是用乙醇去接住DHAEPA,而rTG就是再把甘油拿回來,去接住DHAEPA

而且!不同於TG型態這種脂肪酸沒辦法自己決定插什麼(公車型態)的魚油,rTG的魚油上面可以全部都插DHAEPA,等於是提高了DHAEPA的含量,因為我們吃魚油就是要吃DHAEPA,其他的ω-3脂肪酸並不是我們主要的攝取目標。

rTG的魚油,就讓你只吃你想吃的DHAEPA,而不會像TG一樣吃到其他的ω-3脂肪酸。

【注意】我並不是說非DHAEPA的ω-3脂肪酸不重要,事實上其他ω-3脂肪酸對於DHAEPA的吸收也會有影響,只是那不是我們攝取魚油的主要目標。

 

rTG 型魚油的幾個特點

1、高吸收率:畢竟還是與人體內的天然 TG Omega-3 結構相同,吸收率可達 90%以上,比 EE 型(約 50-70%)更好。

2 高濃度 Omega-3:比天然 TG 型魚油含有更高比例的 EPA DHA,通常可達 80-90%

3、無乙醇殘留:不像 EE 型魚油會產生乙醇,rTG 型完全回歸 TG 型結構,適合酒精敏感者或有肝功能問題的人。

4、穩定性佳:不易氧化,品質較穩定。

5、比較貴。

 

最後,魚油的三個型態:TG、EE、rTG差別到底在哪裡?阿元用畫的給你看:



上面黃色部分的DHA,也可以換成EPA,一樣的意思。DHA和EPA都是指「我們要的Omega-3」

 

講完了三種不一樣魚油的型式,以及其化學合成原理,阿元稍微整理了一下魚油的比較,大家應該比較想要看這個。

 

魚油類型

濃度

吸收率

價格

TG

相對低

中等

EE

中等

相對低

相對便宜

rTG

最高

較貴

 

【注意】以上表格僅為參考,實際情況還是要依各家產品本身標示為主。

 

關於我

◎ 我的社群|阿元的Thread

◎ 其他文章|元元不絕部落格藥局常見問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常見的化痰粉愛克痰(小鳥粉)怎麼吃?|化痰粉成人及小孩的使用劑量|紅色與藍色比較

【藥局常見問題】藥局配藥是什麼?|為什麼有些藥局可以配藥?有些卻不行?

【藥局常見問題】就醫序號是什麼|就醫序號上面的數字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