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藥局常見問題】怎麼確定藥師拿的藥跟處方箋上面的一樣?|健保碼是每個藥品的身分證!

圖片
「藥師!你拿給我這個藥好像是錯的餒~」 一位阿姨拿了藥之後,發現藥品長的跟之前不太一樣,拿來藥局詢問我。 「阿姨,這個藥換包裝了,是同一種藥啦!」 「蛤!阿我怎麼確認他們是一樣的藥?」 「阿姨,你可以看藥品的健保碼。」 「那是什麼?」 「就是每個藥品的身分證哦!」 藥品健保碼   許多人到藥局領完藥之後,發現和在醫院拿的藥不太一樣,以為是藥師自己換成其他廠的學名藥,拿回來跟藥師換,孰不知只是廠商改了包裝,藥品與醫院給的完全一樣。   怎麼確認拿到的藥品和處方箋上的是否相同?其實從健保碼可以看出來! 醫院處方箋上面的所記錄的藥品,大部分都會標示健保碼,舉例來說:  ▼常用高血壓藥品- 脈優,他的健保碼(身分證)是 BC 21571 100   健保碼由 2 個英文字母 +8 個數字所組成。我們通常只看:數字前五位,也就是 21571 。  ▼ 藥品包裝上也會有健保碼,以這盒脈優為例,就是健保碼就是 021571 (前面的 0 不看) 藥品包裝上的健保碼,只會有數字前五位( 21571 ),不會把整串 BC 21571 100 寫出來。   藥師就是根據健保碼來判別處方箋上記錄的藥品以及手上的藥品是否為同種藥品,很多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的藥品包裝長的很像,容易搞混,但是只要拿藥品包裝上面的健保碼起來看,就可以辨別是否與處方箋上面的藥品是相同的。 因此,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怎麼看自己拿到的藥是不是和處方箋上的一樣? 很簡單!看健保碼,大部分的藥品在瓶子、盒子、排裝鋁箔上都有健保碼,只要藥品包裝上面的五碼,和你處方箋上面的數字前五位是一樣的,那就是一樣的藥品。   簡言之,藥品包裝上的 5 碼,就是該藥品的身分證,只要這 5 碼一樣,就是一樣的藥品!「但仍有可能有容量的差別,例如 100ml 、 300ml 。」   健保碼的意義 健保碼即為藥品的身分證,由 2 個英文字母 +8 個數字所組成,而每個片段其實都有各自的意義。 我們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1 、前面兩個英文字母 2 、中間五個數字 3 、後面三個數字   1 、前面兩個英文字母 BA 、 BB 、 BC...

【藥局常見問題】藥劑師是什麼?|藥師跟藥劑師差別

圖片
直接說結論:沒有差別。 在台灣,藥師和藥劑師幾乎是一樣的。   來看看這一段敘述:民國 68 年 3 月 26 日,總統(蔣經國)令修正公布名稱及全文四十三條(原名稱:藥劑師法) 簡言之,民國 68 年,藥劑師正名成藥師,藥劑師法也改成藥師法,實際上是同一群人。道理就好像護士正名成護理師一樣,正名後還是同一群人。 正名本身就是對職業的尊重,也確實有些藥師會在意別人念錯成舊名(藥劑師),但是我本身是無所謂,反正都是在叫我。 現今大部分的民眾也普遍都知道要稱呼為藥師,只有少數年紀比較大的長輩會叫藥劑師。   關於藥劑師及藥師的工作內容 民國 32 年 9 月 15 日,政府頒布藥劑師法,那時候藥劑師的工作內容比較單純,就是"調劑"為主。 民國 68 年 3 月 16 日,政府修正成藥師法,藥師的工作除了保有原本的調劑工作之外,也多了更多的工作。現今藥師法就有明確說明藥師的職責。   藥師法第十五條 藥師業務如下: 一、藥品販賣或管理。 二、藥品調劑。 三、藥品鑑定。 四、藥品製造之監製。 五、藥品儲備、供應及分裝之監督。 六、含藥化粧品製造之監製。 七、依法律應由藥師執行之業務。 八、藥事照護相關業務。   尤其是民國 88 年醫藥分業之後,藥師的工作越來越明確,再更之後台灣引入臨床藥師制度,加上各大藥學系慢慢轉型成六年制,藥師的專業度也不斷上升。   結論 從歷史的演變來看,藥劑師和藥師是不一樣的,民國 68 年藥劑師正名為藥師。 但是對民眾而言,藥劑師和藥師是一樣的,找我們都是要解決日常的用藥問題、拿藥、包藥,不會因為名稱不一樣就不能解決你的問題。 但是可以的話就盡量改口叫藥師,藥劑師是很久以前的說法了。   更多文章 【藥局常見問題統整】藥局客人最常問的問題都在這!  

【藥局常見問題】為什麼藥品不能打折?

圖片
「藥師,我要三盒普拿疼。」 「好的!大哥有我們的會員嗎?」 「有!我報電話給你。 09XXXXXXXX 」 「 OK !」 「阿藥師我是會員,又一次買三盒,有沒有打折阿?」 「大哥!藥品不能打折啦!」 為什麼藥品不能打折? 許多長輩出來外面買東西,都會問「有沒有打折?」。不只是去藥局,去哪裡都一樣,問優惠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藥品是不能打折的哦~ 來看看法條: 藥事法第 66 條第一項 : 藥商刊播藥物廣告時,應於刊播前將所有文字、圖畫或言詞,申請中央或直轄市衛生主管機關核准,並向傳播業者送驗核准文件。原核准機關發現已核准之藥物廣告內容或刊播方式危害民眾健康或有重大危害之虞時,應令藥商立即停止刊播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廢止之。 這條是關於藥品廣告的敘述,看起來好像沒有提到藥品促銷的內容,實務上,只要是提到"促銷"、"優惠",或者用"不同顏色標示價格",都可能有涉及藥品廣告的範疇,甚至有違法的嫌疑。 那罰款呢?看看 藥事法第 92 條第四項 : 違反第六十六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再說一次, 20 萬~ 500 萬,罰一次藥局直接倒閉。 這樣講有點模糊,建議可以直接看這個關鍵字的報導: 藥事法藥品促銷 結論   下次去藥局買藥品,有三個原則: 1 、買藥找藥師 2 、不要只在乎價格,要找"最符合自己症狀"的 3 、買藥不要問有沒有打折 其實想來也合理,買藥、吃藥就是一種醫療行為,道理就像你去診所看醫生也不會問醫生能不能打折。 藥局也只有藥品不能打折,如果是要買保健品,我一定給你打折,打到我骨折那種。     更多文章 【藥局常見問題統整】藥局客人最常問的問題都在這!

【閒聊】益生菌的作用|市面上的益生菌作用怎麼這麼多?

圖片
「藥師,我想要找益生菌?」 「是想要改善什麼狀況的益生菌呢?」 「蛤?益生菌不是都是吃改善腸胃問題的嗎?」 ---------- 這是最近藥局常常被問到的問題,這位客人說的沒錯, 益生菌"本質上"都是在改善腸道問題。 但是近期市面上陸陸續續有出現一些益生菌產品,標榜其他作用,包括「改善過敏」、「幫助睡眠」、「增加免疫力」、「避免癌症」、「改善私密處問題」 …… 等族繁不及備載。 已經太多了,多到有客人進來藥局,說要找可以治百病益生菌,我都相信是真的有人這樣跟他說。 這顯然已經太扯了。   產品在做人體試驗的時候,會有比較組及對照組,比較組是有吃益生菌的,對照組則是沒有吃益生菌的。假如實驗的目的是想知道該產品對"免疫力"是否有幫助,而結果"有吃益生菌"這一組有統計意義上的免疫力上升,那他就會宣稱這個益生菌"可以調節免疫力"。 然而,實驗結果的正向反應,可能跟你想像的"有用",不太一樣。   若該產品說益生菌對免疫力有幫助,可以說對,也可以說錯。 因為腸胃道健康、吸收好,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加上免疫力的源頭有七成是在腸胃道。因此,說益生菌可以提升免疫力,不能說他錯。 先是益生菌讓腸胃道健康,腸胃道健康 = 免疫力好,免疫力好 = 身體健康,身體健康 = 百病都治好。 但是大家以為的"有用",大多是"直接"提升免疫力,這顯然有落差。 不只是免疫力,包括過敏、私密處問題、睡眠問題......等,都是因為你腸胃道健康後,才有的附加效果。 好了!講這麼多,重點只有兩個: 1、益生菌對腸胃道有幫助,其他作用是因為腸胃道健康後衍伸出來的。 2、腸胃道健康真的很重要! 結論 有一派的人認為吃益生菌就是在繳智商稅,絕對不至於此,因為益生菌對腸道健康的幫助是真的。 但是許多廠商從這點去輻射,誇大地衍伸各種腸胃道以外的功效,那可能就只是噱頭 簡言之,益生菌相關產品,正確的核心觀念是:腸胃道健康 = 身體健康,身體健康 = 改善許多症狀。 其他的就只是說詞。

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處方藥、指示藥、成藥),從包裝就可以看出藥品的分級

圖片
  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將藥品分成處方藥、指示藥、成藥。 而你手上的藥品到底是屬於哪個分類,其實從外包裝就可以看出來了。   1 、處方藥。 本圖為常用的降血壓藥品:脈優 藥盒上標示:本藥須由醫師處方使用 代表該藥在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上屬於:處方藥,需要醫師開立處方、藥師調劑取得。 另外,處方藥不得販賣,詳情可以看這一篇:   【藥局常見問題】為什麼藥師不賣我藥?|處方藥不可由藥局販售! 2 、指示藥。 本圖為常見的退燒藥:普拿疼   藥盒上標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 代表該藥在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上屬於:指示藥。可到藥局購買,並經由藥師的指導下服用。   3 、成藥。 本圖為綠油精   藥盒上標示:乙類成藥 代表該藥在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上屬於:成藥。可到各大賣場購買,藥品藥性相對弱,不需經由醫師或藥師指示使用者。   更多文章 【藥局常見問題統整】藥局客人最常問的問題都在這!    

【藥局常見問題】就醫序號是什麼|就醫序號上面的數字是有意義的!

圖片
 如果你有拿到處方箋,上面會有一欄"就醫序號",是一串數字,如下: 健保局規定一定要有這串數字,且醫院評鑑的時候會注意就醫序號有沒有按照格式規定。 這串數字代表"你今年第幾次就醫"。 以上圖的 0007 來說,代表開立這個處方箋的時候,該患者今年已經第七次就醫。 而隔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又會歸零。明年第一次看醫生的時候,健保序號又會變回0001。   然而,有時候就醫序號會異常,例如: 1 、空白 2 、含英文字母:如 A000 、 A010 、 Z000 、 IC09…… 等 會出現以上這些情形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讀卡設備故障、特殊案件、沒有健保卡 …… 等,每串代號有每串代號的意義,不過也不用知道是什麼。 結論 本篇也沒什麼結論,單純跟大家科普一下就醫序號的意思。 下次看醫生拿處方箋的時候,不妨注意一下就醫序號上面的數字,就可以知道今年看過幾次醫生囉~  關於我 ◎  我的社群| 阿元的Thread 、 元元不絕部落格 ◎  精選文章 | 藥局常見問題 、 國中英文筆記 ◎  好物推薦| LAPO行動電源|出門旅行不用帶線好方便! 更多文章 【藥局常見問題統整】藥局客人最常問的問題都在這! 就醫序號是什麼|就醫序號上面的數字是有意義的! 喉嚨很痛怎麼辦?|喉嚨噴劑、喉片、消炎止痛藥怎麼選? 【健康保健】致癌物分級|生活當中可能致癌的食品! 【常見的感藥藥成分】藥局OTC感冒藥成分解析

【藥局常見問題】為什麼領藥要等?|藥品的三讀五對,確保藥品正確性!

圖片
「藥師,我要領藥。」阿姨拿著處方箋及健保卡。 我看了一下處方箋,是三高的患者,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藥品都開過一輪,有 10 種藥品。 「好的,那等我一下哦!」 「要等多久。」 我估算了一下打單、拿藥、 check 的時間。 「大概 10 分鐘哦。」 「為什麼要這麼久?不是拿個藥而已嗎?」 「我要幫您看藥品有沒有拿錯呀~」說出這句話,我用盡了這輩子的耐心。 「蛤?藥師還會拿錯藥哦?」 「 …… 」   為什麼領藥藥這麼久? 首先,到藥局領藥,藥師要做的事情和步驟如下: 1 、打單 將患者的個人資訊及處方箋內容 Key 到電腦上,包含就醫日期、領藥日期、醫院代號、就醫序號、藥品內容(包含藥品的頻次、用法、總量)。 2 、印藥袋 打完單之後,就要把處方箋上的藥品內容印在藥袋上,列印出來。 3 、過卡 包完藥之後要過卡,過卡完健保局才會有紀錄,表示你在我這間藥局領過藥了。 4 、包藥 根據藥袋上的藥品資訊去拿藥,拿藥時為了確保正確性,藥師需三讀五對,因此會花不少時間。 5 、檢查、給藥 包好藥之後,藥師會再根據處方箋的內容,再次確認藥袋裡面的藥是不是和處方箋的一致,最後才把藥給出去。   前前後後加起來,再快也要五分鐘,再者,因為不知道這期間會不會遇到什麼情況,比如:印表機卡紙、急事、網路壞掉、藥品不見 …… 等奇怪的事情,所以跟客人報時間時,往往會報多一點。 如果在最後一步發現有錯,就要重新修改、重新過卡、重新拿藥,又會花不少時間,因此每個步驟都要仔細,慢慢做一次做完,絕對比做很快但錯誤後修正還省時間。   三讀五對 剛剛提到包藥的時候藥三讀五對,聊聊藥品的三讀五對。 三讀是哪三讀? 1 、藥櫃取藥讀 2 、取出藥品讀 3 、放回藥櫃讀   五對是哪五對? 1 、藥品對 2 、劑量對 3 、途徑對 4 、病人對 5 、時間對   這是藥師調劑時的基本功,為了確保給出去的藥正確、拿藥的人正確、拿藥的時間也正確,就必須做好三讀五對的工作。即便很多藥師在熟練之後,多多少少會偷偷省略一些步驟,但是"仔細"檢查藥品正確的本質不會改變。 在藥師執業初期的時候,三讀五對尤其重要...

【藥局常見問題】為什麼塑膠袋要錢?

圖片
「藥師,可以給我一個袋子嗎?」 「好的~袋子兩塊錢哦。」 「蛤?兩塊錢你也要賺,太坑了吧。」 「 …… 」   阿姨~不是我要賺你那兩塊錢阿!是政府規定不能免費給你! 法源依據 我們先來看看法條 廢棄物清理法第 21 條 :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 「簡言之,就是會產生嚴重汙染環境的物品,主管機關可以禁止使用、販賣。然而哪些行為會嚴重影響環境的,就看主管機關怎麼認定。」 那如果違反了怎麼辦?來看看這一條: 廢棄物清理法第 51 條第 3 項 :違反第二十一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限制販賣、使用規定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經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 「主管機關規定限制販賣、使用的項目,如果違反了罰 1200 ~ 6000 元,且會給一個時間改善,如果時間到還沒改善,可以連續罰款。」   主管機關規定限制使用, 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的通路 ,包括下面這幾項: 1 、一開始就有限制的通路:公部門、公 / 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 2 、 107 年新增限制的通路:藥粧店 / 美粧店 / 藥局 、醫療器材行、家電攝影 / 資訊 / 通訊設備零售業、書籍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飲料店、西點麵包店   劃重點,只要是以上的通路(包含藥局),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抓到罰 1200 ~ 6000 元。   結論 限塑計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政策 1 、指定通路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本篇) 2 、自帶環保杯到飲料店買飲料可以折 5 元 我覺得這兩者是好的政策, 1 元、 2 元,甚至 5 元都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卻可以在每次你想要免費拿塑膠袋的時候,提醒你這個東西不是你應得的,有很好的提示效果。 記得發明塑膠袋的人起初認為塑膠袋問世之後,因為方便、耐用的特性,可以大幅減少能源的消耗,卻沒想到被人類當作一次性的物品使用,造成更大的能源消耗,真是諷刺。 所以以後去藥局買東西,記得自己帶塑膠袋,忘記帶塑膠袋又需要的話,就花個 1 、 2 元買,不是藥師要賺你那兩塊錢,而是政府規定不行免費給你,免費給你就不會珍惜,也不環保。...

處方箋與藥袋上面寫什麼?|處方箋及藥袋內容其實有規定!

圖片
  處方箋、藥袋上在寫什麼? 處方箋以及藥袋的內容其實有規定! 不過具體內容散落在不同的法條裡面,我們一條一條來看   法源依據 醫師法第 13 條 醫師處方時,應於處方箋載明下列事項,並簽名或蓋章: 一、醫師姓名。 二、病人姓名、年齡、藥名、劑量、數量、用法及處方年、月、日。 「以上是處方箋上規定要標示的項目。」   藥師法第 16 條 藥師受理處方,應注意處方上年、月、日、病人姓名、性別、年齡、藥名、劑量、用法、醫師署名或蓋章等項;如有可疑之點,應詢明原處方醫師確認後方得調劑。 「這條就與醫師法第 13 條相呼應,要求藥師要確認處方箋有沒有標示這些資訊,確定有了之後才可以調劑。」   藥師法第 19 條 藥師交付藥劑時,應於容器或包裝上記明下列各項: 一、病人姓名、性別。 二、藥品名稱、劑量、數量、用法。 三、作用或適應症。 四、警語或副作用。 五、藥局地點、名稱及調劑者姓名。 六、調劑年、月、日。 「這條就是容器或包裝(通常是藥袋)上面要標示的內容。」   看的霧煞煞,統整一下。 藥袋上的這些內容,藥師們有一個簡易的說法, 我們叫他: 13+3 , 13 項必要標示項目; 3 項建議標示項目。   (一) 13 項必須標示項目 我再細分成不同視角的資訊 病人資訊:( 1 )病患姓名、( 2 )性別 藥品資訊:( 3 )藥品商品名、( 4 )藥品單位含量、( 5 )藥品數量( 6 )用法( 7 )用量 藥局資訊:( 8 )調劑地點 ( 醫療機構或藥局 ) 之名稱、( 9 )地址、( 10 )電話號碼 藥師資訊:( 11 )調劑者姓名、( 12 )調劑 ( 或交付 ) 日期 其他:( 13 )警語 總共 13 項   (二) 3 項建議標示項目: ( 1 )主要適應症、( 2 )主要副作用、( 3 )其他用藥指示。 「雖說是建議,但是大部分的藥袋也都有寫哦!」   法律有規定處方箋、藥袋上的內容,下次拿到處方箋的時候,不妨看一下上面的資訊。     更多文章 【藥局常見問題統整】...

慢性處方箋什麼時候可以領藥?|怎麼算最快及最後領藥時間?

圖片
「藥師,這個處方箋過期了,還可不可以領?」 「這個還沒過期哦,我幫你把藥領出來。」 「嗄?那處方籤上面的領藥區間是什麼意思?」 「那個是建議的領藥時間哦!」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領藥時間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時間,是要來藥局領藥的人最常詢問的問題。 慢性處方箋的特點: 1 、 慢性處方籤通常有 3 次可以領,有些只有 2 次,看醫生怎麼開。第 2 、 3 次的建議領藥時間會寫在處方箋上面。 2 、 慢性處方箋的藥品天數,大部分是 28 天,其次是 30 天。我也有看醫生開 29 天的,不過很少見。 慢性處方箋的領藥日期、建議領藥區間、領藥期限: 1、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領藥日期,大原則為:餘藥量低於 10 天,方可以領藥。   2、建議領藥區間為: 餘藥量10天份~餘藥量0天 3、慢箋領藥期限為給藥天數 x 3,例如給藥天數是30天,那期限就是就醫日期後90天。 綜合上述,若是醫師開30天份的藥,第二次領藥,要在最快的時間內領到藥品的話,就要在就醫日期20天之後。 舉個例子: 阿元 1/1 去醫院看醫生,醫生開了30天份的慢性處方箋給阿元,總共三次,那麼阿元在 1/21 (20天之後)就可以領第二次,因為阿元過了20天之後,餘藥量只剩 10 天。 不過有些醫院的建議領藥區間,不會抓最早可以領的時間,而是會往後延個1、2天。例如28天份的藥,建議領藥區間的起始日抓20天之後。 看看下面這一張處方箋: 此張處方箋的給藥天數為28天,4/10為第一次領藥日期,第二次的建議領藥區間為20天之後的4/30(餘藥量剩8天),再下次則是28天之後的5/28(餘藥量剩8天)。 實際上,4/28(餘藥量10天)就可以領了。 簡言之,慢箋可不可以領了?關鍵 就是看餘藥量。 最後領藥時間為領藥天數(30天)*3 = 90。如果超過這個時間,藥師還是給你領呢?代表他自己吸收這些藥價費用,因為他跟健保局申報時會被核扣。   處方箋常見問題 1 、三個月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二、三次可以一起領嗎? 不行,第二次領藥之後,要過 18 天【藥品天數( 28 ) -10 】才可以領第三次。除非你符合下面條件: (1) 預計出國超過 2 個月 ( 須繳驗出國之相關證明如機票 ) (2) 返回離島 (3) 遠洋漁船...

【藥局常見問題】抗生素有沒有消炎的作用?|抗生素的消炎原理

圖片
抗生素有沒有消炎的功能? 我直接說結論:「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蛤?阿元在講什麼? 先不要急著離開,且聽說細細說來。   抗生素的作用 細菌一旦進到我們人體,人體為了盡速將細菌給排除,就會透過發炎反應,迅速的將白血球運送到病灶部位,進而與細菌進行交戰。 這些細菌已經侵門踏戶的來到我們身體裡面,雖然我們身體自己有一套對付細菌的方法(透過免疫系統),但是在這個打仗的期間,身體會很不舒服,就好像戰爭時戰場殘破不堪的樣子。 若是免疫系統這場仗打不好,導致細菌由患部感染後轉到其他器官,那就是兵敗如山倒。 因此我們會在傷口剛剛出現時,甚至還沒出現時,就使用抗生素去迅速的處理掉這些細菌、抑制細菌的生長。也就是說,在還沒正式開打之前,我就先叫好傭兵了。 處理完細菌後,仗打完了,身體不再需要透過發炎反應來運送大量的白血球細胞(士兵),發炎法應自然消除。   "抗生素可以消炎",原理在於除掉細菌之後,身體不再需要運送大量的白血球到患部,發炎反應便會消除,而不是抗生素直接就有消炎的作用哦!   而直接去抑制身體發炎反應的藥物,大家也很熟悉,有兩類: 1 、 NSAIDs 類。例如:月經痛、牙痛、腰痛吃的 ibuprofen (伊百芬)。 2 、 類固醇。例如: Dexamethasone (樂爾爽)、 Prednisolone 。   抗生素與消炎止痛藥之消炎作用-以牙科處方為例 若你去看牙科,牙齒有傷口,醫生通常會開兩種藥物: 1 、抗生素 最常見的如: Amoxicillin 250mg 、 Amoxicillin 500 mg 、 Cephalexin 250mg 、 500mg 。 這些就是避免牙齒的附近傷口感染,只有不感染,消炎反應就會下降。   2 、止痛藥 牙科常開的止痛藥有兩種: ( 1 ) NSAIDs 類消炎止痛藥 最常見的如: ibuprofen 400mg 、 mefenamic acid 500mg (商品名: Postan )、 Diclofenac 50mg (商品名: Voren )。 由於對 NSAIDs 類止痛藥過敏的人不少,因此貼心的藥師(例如我),在拿到牙科處方的時候,都會問客人有沒有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