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部落格多年的心得|每天一篇文章,換來長尾流量的秘密



派克Pyke藥師經營部落格的起源

我從高中開始,就有寫部落格的習慣。那個時候主要是在痞客邦寫文,分享的主題很雜,什麼都寫、什麼都聊,算是一個自我探索的時期吧!

 

就是這個網站:元元不絕

 

畢竟也還有課業要顧,若是把所有的時間放在部落格上面,那就是本末倒置。

 

後來申請了自己的網域(yuanphx.com),因為我不想要再額外購買主機,加上我覺得google blogger的網站可塑性還算高,可以自己玩玩看CSS,又有免費https認證,於是就有了現在這個網站(派克Pyke藥師)。

 

不過我也沒有放棄在痞客邦更新原本的部落個,因為痞客邦用起來太順了,畢竟寫了很久。怎麼發?圖片怎麼修?我都很清楚,也很上手了。

痞客邦缺點就是廣告太多,而且關不掉,尤其是手機板,在各種「會動的廣告」相互作用下,幾乎很難看到主文。觀眾只是想要往下滑、關掉廣告而已,就會不小心點進去廣告裡面,體驗很差。

但是我也不會說痞客邦是錯的,我理解一個免費的平台要繼續經營下去,必須有謀生的手段,痞客邦的答案是滿滿的廣告。

但是有時候看到自己寫的文章,在手機板那個亂糟糟的樣子,還是有點灰心。

況且現在大部分的人爬文都用手機爬,已經很少人會電腦爬文,甚至根本家裡就沒有桌機或者是筆電,在這樣的環境下,手機板的介面又被塞了滿滿的廣告,導致觀眾的體驗變差,長期來說,對於品牌經營有很大的影響。

大概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萌生了「我始終需要自己架站」的想法,於是就有了這個網站的誕生,但是我也還在摸索期。

如何用google blogger的後台發文,如何調整圖片的位置、大小,以及文章的間距、字體,甚至是banner的連結,我也都還需要時間適應。

 

再來,我想跟大家聊聊「經營部落格的目的」


經營部落格的目的

 我就直說了吧!一是賺錢,二是經營。

 

所有經營部落格的人,一定有「想要透過這個網站獲利」的想法。

但是你要說經營部落格,全是為了錢,其實也說不太過去。因為假如全是為了錢的話,我還不如「加班」比較快。以我為例,我的本業是藥師,時薪大概在5001000元,但是像我們這種沒有紅出圈的人,即便每天寫業配文、分潤文、帶貨文,也幾乎不可能達到這個水平。

由此可知,經營部落格,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經營自己」的味道,經營什麼?經營自己的品牌、寫文能力、思辨能力、網站設計,甚至是規劃企劃、討論商案的能力…….等。

簡單下個結論:經營部落格的人,就是和部落格本身一起成長。

 

再來,我還想談談「經營部落格的長跑哲學」


經營部落格的長跑哲學

 很多人都會說:「現在2025年,早已是短影音、串流的時代,部落格已經過時了。」

沒錯,部落格已經過時了。但是依然認為一個做自媒體的人,最好還是要有自己的網站。

原因有三:1、部落格是你的品牌。2、部落格是你的平台。3、長尾效應。

 

1、部落格是你的品牌

你即便在ThreadIGDcardYoutube、抖音上面有流量,在還沒有成為大咖之前,要接到商案也是很困難。

但是如果你有自己的部落格,就可以開始經營自己的品牌,到時候要帶課程、帶貨賣貨、投放廣告,都會比在以上的平台上還要來的容易。

 

2、部落格是你的平台

請問,ThreadIGDcardYoutube、抖音,哪一個是你的平台?

答案:都不是。

但是部落格的網域是你註冊的,所以那是你的。

你要在上面發什麼文,都不會有人檢舉你。

你要在上面賣什麼東西(合法),也都合情合理。

相較下,社群媒體受限就很多了。

當然,我經營社群媒體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要找到一個平衡的方式,兩個都經營才是正解。

 

我直接下結論好了,透過社群媒體導流,透過部落格獲利,是我認為相對健康的模式。

 

3、部落格的長尾效應

文章寫好了之後,他就會存在在搜尋引擎上面。只要沒有寫得更完整、更齊全的文章來挑戰你,那你就會一直在上面。

不會像在社群媒體上面一樣,發出去之後過兩天,就好像曾經沒發過一樣。

而部落格的流量就好像投資的複利一樣,慢慢累積上去,就是所謂的長尾效應。

 

要我說的話,我會用「厚積薄發」來形容經營部落格。

 

在這個社群媒體爆炸的時代,人人都能擁有自己的發聲平台。架設一個部落格只需要短短幾分鐘,但要讓它「開始獲利」、「被看見」、「被信任」,卻可能需要數年心血。

 

不是一場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在漫長的耕耘中默默積累,在恰當的時機綻放影響力,這不就是「厚積薄發」嗎?

 

厚積「內容」:長文是最深的地基

最讓我深有感觸的一件事,我隨便花一分鐘在Thread上面發的文章,有66萬的流量,這大概就是我日更部落格一整年的流量。

最大的差別是,Thread上面的那篇文章,大概就停留在時空中的某個角落,以後看不到了;但是在我日更部落格的文章裡面,有好幾篇熱門長文,即便過了五年、十年,仍看到有流量,且有人在上面留言,這就是長尾效應;而我所寫的長文,就是部落格的地基。

 

厚積,其實說長文是內容的累積,那也是片面;我會用「心得的沉澱」來形容。

我所寫的文章裡面,流量、獲利最高的是「當兵系列的文章」,我認為關鍵在於「心情的沉澱」,正因為我實實在在的去當了兵,體驗了裡頭的酸甜苦辣,也將這些經驗沉澱成我的心得,最終寫出能引發共鳴的文章,所以流量才會高。

假如我沒當過兵,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

 

另外,內容是王道,但技巧其實也是需要「厚積」。

我在通路服務,我深知「再好的產品都需要業務幫你推銷出去。」,內容很重要,但是推廣不出去,那也是徒勞。

因此,學習 SEO(搜尋引擎優化)、研究下標題的方式、研究熱門主題、分析受眾習慣,也是經營部落格的必修課程。

每一篇文章,從選題、排版到圖片製作,不說完美,至少也要「搬得上檯面」。  

 

厚積就是如此。它是種子深埋土壤時的黑暗與孤寂,是反覆打磨每篇文章的細節,是一次次修改錯字和句子邏輯的耐心,也是一次又一次跟搜尋引擎對決的過程。

 

「薄發」:在正確的時機被看見

厚積不是目的,而是為了等待那一刻的薄發。日更一整年是我認為想要經營部落格最基本的門檻,因為有了這些文章量,才能有被看到的一天。

老實說吧,在我寫出「當兵系列文章」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想過會在搜尋引擎的第一位,因為當過兵的人太多了,寫出當兵心得文的人數不勝數。要在這些人當中脫穎而出,其實我也不是這麼有把握。

但是或許就是以往的「厚積」,才讓我這些當兵的文章有機會「薄發」。

大家以為流量高是因為某篇文章「幸運爆紅」,但我深知那不是偶然。

 

那一系列的文章、內容架構、關鍵字設計,是長期經營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的成果。如果沒有之前日更部落格的基礎,大概也不會寫出這個看似還行的當兵心得文。

 

要派克下個註解的話,薄發,就是實力與時機的交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常見的化痰粉愛克痰(小鳥粉)怎麼吃?|化痰粉成人及小孩的使用劑量|紅色與藍色比較

【藥局常見問題】藥局配藥是什麼?|為什麼有些藥局可以配藥?有些卻不行?

【藥局常見問題】就醫序號是什麼|就醫序號上面的數字是有意義的!